碾玉峡
碾玉峡谷狭窄,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旁有深沟,飞流迭滚而下,冲入水潭,峡口为扇面形,宽达20米,飞流溢出峡口,平缓悬下,归于溪谷。
碾玉峡谷狭窄,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旁有深沟,飞流迭滚而下,冲入水潭,峡口为扇面形,宽达20米,飞流溢出峡口,平缓悬下,归于溪谷。
刘大櫆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他在继承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方苞未具体说明的法,并在其《论文偶记》中提出了神气说: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行文之道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一场惊天血案———《南山集》案突然爆发,此案不仅牵连到涉案的戴名世、方孝标两族300多名无辜,而且也给当时年仅十来岁、日后成为“桐城派”中坚的刘大魁带去了
碾玉峡因其幽丽美景而闻名,清刘大櫆在《游碾玉峡记》中盛赞道:“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
刘大櫆(1698--1779),为方苞的门生,又是姚鼐的老师, 承前启后,为桐城派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方、姚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桐城派代表刘大櫆(kuí)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古文大家的众长,在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的基础上,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刘大櫆(1697—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因其通晓医术,又号称“医林丈人”,安徽桐城(今枞阳)人。
桐城县治之西北有窦祠,邑之人所建,以祀蜀人窦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