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的中坚人物刘大櫆与他的徒弟!
刘大櫆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他在继承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方苞未具体说明的法,并在其《论文偶记》中提出了神气说: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行文之道
刘大櫆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他在继承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方苞未具体说明的法,并在其《论文偶记》中提出了神气说: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行文之道
萧穆(1835—1904)字敬甫,一字敬孚。清末藏书家、桐城派后期作家。一生致力于校勘,遗著仅有《敬孚类稿》16卷。
雍正五年(1727),三年一次的会试,将在京城举行。天下举人都春风满怀地分乘州府派出的公车,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京都。
桐城派的文学活动本身存在着一个梯层结构,其中,“有所法”为第一个层面,“有所变”为第二个层面。
摘要:宣城与桐城是清初皖江的两个文化重镇,分别以诗、文占据了当时文坛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少有从皖江地域的视野来考察两地文学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演进,以施闰章与桐城文人
“桐城派名人故居”是桐城市和枞阳县(唐至德二年至公元1949年2月,桐城包括现枞阳县在内)范围内现存的桐城派人物故居及故居遗址、家塾和书院的统称。
由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组织、安徽大学徐成志教授主编的《桐城派大辞典》1版2次修订重印本,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正式出版。
大型电视纪录片《桐城派》11月27日在安徽桐城市举行开机仪式,这是影视媒体首次大规模、全景式聚焦桐城派——这一重大的文化现象。该片由中共桐城市委、桐城市人民政府和安庆市桐城文
方苞立朝直言,世人皆以“文士”目之,不知其耿直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