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今古桐城知多少
纵横文都点春秋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桐城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城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革”开始,1966年8月其门楼遭毁,1985年开始“整旧如旧”,进行了第二十次修葺,并立碑铭文以纪。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3平方米,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中为大成门,后为大成殿。以大成门为界,前后两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连接前后主体建筑的是分建于东西两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和檐廊围绕的长庑,且四周筑有“宫墙万仞”的外墙,使整个文庙浑然一体,构成堂皇宏伟、布局工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以雕刻或墨绘饰以“入平仲学”、“侍席鲁君”、“可坛礼乐”、“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威震寰宇”、“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案。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丹。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

过门楼即步入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的棂星门。术头圆形纹饰“腾云”,柱身方形下有扇形“云头”撑石,构架简朴典雅古风。棂星系传说中谷神,立斯门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向前十步临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砖石拱桥,池桥皆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护配。池中碧水漾漾,金鲤嬉戏,甚是赏心悦目。传闻明清季桐城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 “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到近千们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到金榜题名,帮誉“泮桥”为“状元桥”,迄今人们仍视登斯桥为吉祥如意之乐事。

下泮桥即至大成门。此门系门厅式梁森构架,阔三开间。硬山到顶,筒瓦顶盖,正脊两面三刀端装饰鳌鱼,四角凌空飞翘。门厅前后之间设壁隔内外厅,并列辟门三道,中门屹立一对石狮,两边侧门各置两只石鼓。毗连门两面三刀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各三间,坎墙上轩要格通窗。厅、祠并列相依,删繁脱俗,独具匠心。

降阶踏入宽阔后院,履神道,临石阶,“陛”上精雕龙凤戏珠图案,云蒸霞蔚,栩栩如生。月台环设白玉雕花栏杆,方砖墁地,其北端即高耸着大成殿。

大成殿,面对磊成门和门楼,远眺一眼贯穿。斯殿系文庙主体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积达425平方米,高达17米,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大殿采用拼柱、拼梁营造工艺,七架四柱,柱梁简洁,步架匀称,第步1、16米。其层檐设斗拱,华拱偷心造,单挑掼拱象鼻形,双挑华拱成蝙蝠状,直接承托挑檐檩,平身科明间两攒,次间一攒,均出45度斜拱、斜角。山面檐拱同,上檐简洁朴素,设枇杷形撑拱承托梁坊,明次间均安格窗通门。山墙正面砌造象鼻形墀头和砖雕耕读图墀头。方砖墁地,平底天花中高三层方形藻井,殿顶铺青灰小瓦和筒瓦,正脊两瑞作鳌吻,戗脊饰套兽,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飞檐 翘角,悬挂风铎,风动铎鸣,令人油然生发怀旧鉴古之情趣。整个大成殿高大、宏伟、壮观、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罗哲无、单士元到安徽考察历史文化名城,对桐城文庙赞赏有加,尤为看重大成殿“斗拱”,评说其有辽金时代营造宫殿之遗风,无论从力学还是美学角度看,在古建筑中均属精品之作,为全国所罕见,故誉“斗拱”为“美的旋律”,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难能可贵的直观教材。殿内 有到圣先师孔子、“四配”及“十二哲”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为专家、学者、所认可,为广大游客普遍接受,可与山东曲阜孔庙孔子塑像相娩美,且享有更高赞誉。桐城市博物馆设在文庙内,馆藏文物丰厚,计有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玉器、杂件、名人字画、梓板、碑贴、货币、革命文物有二十余类数千余件。名庙立碑 ,碑缘庙显。其碑高185厘米,宽90厘米,为墨黑大理石质地。碑正面刻有541字碑文,碑身以镶嵌式装置于文庙中进大成门前厅左墙,黑白映衬,分外醒目,碑文由安徽省文物局李晖撰写,本邑青年书法家张泽国楷书,怀宁县名匠吴昭迎刻说。纷至沓来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无不驻足于前,缅怀名臣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古皖文化之渊源,倍添豪情壮志,更激励着“桐城派”的后代志为“弘扬桐城文化,建设现代文都”而不懈努力。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