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2019年9月20日至22日,“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桐城派”学术研讨会在桐城召开。本次会议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桐城师专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学院、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安庆、桐城地方文化学者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朱宏主持。朱宏指出,桐城派是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优秀代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在这里召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桐城派”学术研讨会,搭建桐城派研究学术交流的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把桐城派学术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校长沈波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沈波校长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沈波指出,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桐城派,也踏上了传衍存续之路。今天,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视野下,我们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桐城派”,更有其历史与现实价值。为传承和弘扬桐城派,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三筹”建设:一是在新校区筹划融入桐城传统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筹办桐城派学术刊物,三是筹建桐城派纪念馆。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浸润着桐城派滋养的百年学府,将借助于独特的地域优势,搭建更高更广的学术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桐城派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洪本健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许结教授分别致辞。洪本健教授讲述了近百年来桐城派研究的曲折历史,介绍了1985年第一届全国桐城派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盛况,肯定桐城派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许结教授强调了桐城派文章的美学价值,坚信本次会议将是桐城派研究的一个新的光辉起点。并即兴赋诗一首:“又入桐城境,乡情扑面来。辞章成旧册,考据带新彩。格调因声起,神思对象开。千秋功过也,吟赞复徘徊。”作为桐城人,许教授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
开幕式及合影后进行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分别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健副教授、厦门大学师雅惠副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武道房教授、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汪孔丰教授评议。
大会主题演讲一共进行了10场,分别是南京大学许结教授《有关<古文辞类纂>一则言谈的解读》、台湾师范大学王基伦教授《世变下的坚持:清末民初吴闿生古文选本的评点思想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授《“桐城谬种”说之学理反思》、华东师范大学魏泉副教授《从“国民”到“国学”——钱基博的“新宋学”辨析》、桐城市政府办方宁胜副编审《吴汝纶与白鹤峰书院洲案始末》、暨南大学曾光光教授《姚鼐<古文辞类纂>与近代中国国学书目论争》、安庆师范大学董根明教授《试论桐城派的史学成就》、安徽师范大学吴微教授《文学教育:桐城派当行本色》、北京大学柳春蕊教授《有所变而后大——试论吴孟复先生语言、文学与教育之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达敏研究员《桐城派学者李诚先生年谱初编(1950-1976)》。
这10位学识渊博的专家,长期致力于桐城派研究,厚积薄发。他们依据自身的治学优势和地缘优势,以文献为基础,以文本为依托,以现实为观照,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一场文史兼通的交流。既有文史考证、义理辨析,也有评点研究、谱系梳理,有理有据,视野开阔,纵览百年,从桐城派文学教育、桐城派选本与桐城派史学等视角展现了桐城派的丰富面相,呈现了桐城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点,反映了桐城派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和桐城派研究的广阔空间,巧妙地呼应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桐城派”之研究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带来一片独具特色、极具观感的学术风景。
分组研讨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在论文研讨环节,以论文内容相近为标准分成两个小组,通过学者互评的方式,开展研讨交流。综观本次学术研讨会,论文覆盖面较广,视野开阔,方法多样,颇多新见,富有启发。考证类文章,精微细致,有理有据;义理类文章,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应用类文章,立足现实,切实可行。研讨的论题涉及桐城派作家、文论、诗派、学术思想、史学思想、口述史、教育、女性诗歌、唐调、桐城画家、桐城文化等方面,讨论气氛热烈,充满了思想的激荡和碰撞。
分组研讨后进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江苏省社科院王思豪副研究员主持。
首先是论文研讨分组汇报,苏州科技大学路海洋教授、苏州大学朱光磊副教授分别对分组研讨的情况进行小结和点评。朱光磊副教授现场用唐调吟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抑扬顿挫,神韵皆备,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与会者。
大会学术总结由安徽师范大学潘务正教授主持。他认为本次会议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一是研究队伍。这次大会有来自北京、江苏、安徽等地的学者,这也是桐城派流播活跃的地方。还有一支特别引人注目的队伍,就是桐城派的后人和桐城派的传人,这是桐城派研究独特的地方。二是桐城派研究的边界问题。从派别内容丰富角度来说,桐城派可由桐城文派扩展到桐城诗派、学派、画派等。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桐城派也是随着时代变化在不断变化的,王达敏研究员将桐城派的下限确定为吴孟复,将桐城派的下限时间增加了近百年。从地域角度来说,桐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全国性流派,对汉文化圈有一定的影响。三是桐城派研究范围的扩大。现在桐城派研究是“大家独领风骚,小家众声喧哗”的时代,许多声名不显的桐城派文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四是桐城派文学创作的路径。桐城派文人重视教育,重视“法度”的教育,由“文之粗”达到“文之精”。
在桐城派研究自由谈环节,安徽大学出版社李君同志汇报了安徽大学出版社近些年在“桐城派文库”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写出优秀的桐城派研究著作,安徽大学出版社为大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刘云编审负责《安徽大学学报》桐城派研究专栏已经十余年,她愿意借助《学报》专栏为在座的专家学者搭建研究平台,助力年轻学者的成长。合肥学院任雪山副教授汇报了创办“桐城派研究”公众号和微信群的情况,表示在新的时代,可以借助自媒体手段,快速、高效地建立桐城派研究交流平台,凝聚桐城派研究的力量,扩大桐城派研究的影响。
分组研讨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最后是学术展望。安徽大学江小角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一是全面认识桐城派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本次会议的论文比较多地关注桐城派的文学研究,以后要多关注桐城派在哲学、史学、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桐城派借助文章学不断扩大自身影响,触及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无所不包,影响很大。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关注桐城派重大问题,多开展基础性研究,拓宽桐城派研究领域,为研究当今问题提供学理、思想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坚信,在21世纪,桐城派研究必将走向世界。
二是必须坚持极大的包容性。地域上要坚持包容性,不能因区域调整而割裂桐城派。桐城派既是桐城的,也是枞阳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学界的,也是社会的。桐城人、枞阳人要打开“心结”,以包容之心,宣传推介桐城派,全力保护好桐城派文化遗存,共同推进桐城派研究的发展。学界要坚持包容性。桐城派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在学术研究、文献整理等方面出现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提倡批评要多一份善意,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桐城派研究要扎实做好文本解读,不能猜想、臆说,更不能用野史、靠想象来研究。
三是努力增强桐城派研究的科学性。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采取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寻求正确的研究路径,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界应该走出书斋,走进现实,走向世界,走向一个更大的格局。
四是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举办这样前瞻性、高水平的桐城派学术研讨会,不仅为桐城派研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会促进桐城师专的发展。感谢桐城师专的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感谢会务组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周到服务,感谢王达敏研究员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感谢学界同仁长坚持不懈的耕耘与探索,共创良好的学术氛围,奉献丰硕的学术成果。
据悉,本次会议是继2017年10月桐城派研究前沿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2018年11月桐城派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举办之后,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第三次全国性的桐城派学术研讨会。
(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
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供图
与会学者合影 会议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