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桐城县地名录》1990版

《桐城县地名录》是我县有史以来第一部法定性的地名工具书。共收录地名5,148条。其中:行政区划、自然村庄名称4,527条,厂(场)、机关、学校、医院、汽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名称236条,桥梁、渡口、水库、堰坝、池塘、公路等人工建筑物名称95条,山、隘口、河流、湖泊、溪潭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271条,纪念地、名胜古迹、庙宇、古墓葬等名称19条。其内容还有:《桐城县行政区划图》、《县城地名图》,《古桐城县地名图》各1幅,乡、镇行政区划图57幅,县、区、乡、镇文字。概况”66篇,山,河、湖泊、桥梁、水库、名胜古迹、企、事业单位等文字“概况”37篇,照片31幅(彩色,黑白),国务院、安徽省、桐城县等有关地名工作的重要文件10份和地名首字笔画索引等。

地名,是人们用来互相交往的一种工具。它的标准化、规范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历史的现实的社会意义是重大的。1981年8月至1982年的4月,桐城县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工作.这次普查,对全县地名的由来,含义及演变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登记,填写了地名卡片,绘制了地名图,撰写了县、区,乡、镇文字“概况”。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对全县重点的村(居)民委员会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含义过旧、难写难记难认的地名,以及在“文革”中改用的带有”左”的色彩的地名,对有地无名或原图上有名,实际上已不复存在的村庄、路巷、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其更名72条(其中更改重名乡名称3条,更改重名、同音、近音自然村、村民委员会名称66条,更改重名居委会名称3条),新增地名597条,撤并地名36条.这样,基本上解决了我县地名混乱的状况,为搞好今后地名的管理工作创造了可靠的条件。故此,我们将地名普查成果资料编纂成书,使地名普查成果更好地为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项工作服务。

此本地名录的县、乡、镇行政区划图,是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一九七七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做底图(其中县城地名图为一九八六年航摄图),根据外业普查的资料重新标绘的。文字“概况”中的所及数据。均为县统计局1989年年报准数(其中自然村户数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均为1984年地名普查成果)。“概况”中的区、乡、镇与县城的距离,指的是从区、乡、镇驻地至县人民政府驻地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另外,根据地名普查的有关规定,不属于普查范围的地名未收入本书,如原“范岗海军基地”、“吕亭驻军基地”、“人武部”等。再者。除山区外,15户以下的自然村一般未收录。少数地方方言地名和地方土俗字地名,仍按当地习惯称谓注音,如“沙凸(音bao)”、“甑笨(音pi)山”等。

地名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桐城县地名录》所收录的各类地名都做了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今后任何单位、部门使用地名时,当以本录为准,不得随意更改。地名的命名、更名,必须按国务院国发(1979)305号和国发(1986)11号文件,以及《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编撰地名录是一项新的工作,其内容复杂,涉及面很广。编撰此录,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调查、校核、修改、充实、并广泛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但因水平有限,缺乏经验,故本录难免有错误与缺点,敬请各级领导与读者指正、赐教。


桐城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一九九O年十二月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zCytIWKQcGrjkCuS1Euew 
提取码:bi7b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