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朱书、方苞赴考途中受“考”

清朝,桐城的方苞和宿松的朱书(字仕禄)是情趣相投的好友,更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一次,他俩相邀赴京应试。行至一田埂时,被一老农拦住去路,老农笑呵呵地说:“两位秀才,我出一个对子,你们能对上,就让你们过去。倘若对不上,就别怪我老夫无礼了!”

方朱两人相视一笑,说:“老人请讲。”说着,老农手捧一把稻秧,高声吟道:“稻草系秧——父抱子。”朱仕禄沉吟半饷,用眼求助方苞。只见方苞手指向田埂上的一个竹篮,朱仕禄转眼望去,那竹篮里还装满了春笋,他猛然醒悟,脱口而出:“竹篮提笋——母怀儿。”

又行至一草屋前,朱仕禄甚感口渴,遂向草屋前一磨粉的妇人施礼,说他们是赴京赶考的秀才,想讨口水喝。

那妇人瞟了他俩一眼,说:“哦,赴京赶考的秀才?想喝水,那好,我出一个对子给你们对对,对得上,有水喝;对不上,不仅没水喝,还得让你们回去攻读几年!”说着一边转动石磨,一边说出上联:“磨大眼小,齿轮轮,吞粗出细。

这下,把方朱两人都难住了。两人在草房前席地而坐,苦思冥想,好久都对不上。那妇人在旁边却一阵阵“嗤嗤”发笑。

蓦地,朱书发现草屋檐下挂着一杆秤,灵机一动,说:“有了!”他站起身,高声吟道:“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

那妇人连忙端出热茶,说:“好,对得好!这位先生还有些才学,请喝茶吧。”傍晚,他俩行至一大庄园,只听里面传出锣鼓阵阵,管弦声声。朱仕禄聆听片刻,对方苞说:“这家死人了,奏的音乐叫‘断思弦’。这是留传在我们古松滋一带的哀乐。”为了借宿,两人无奈地进了庄园。一打听,这家儿子儿媳新婚之夜先后寻了短见。道士们正在为死者做超度。两位新人怎么会在新婚之夜这大好日子去找死呢?方朱两人正想进一步询问,这家老庄主迎上前来,听说来的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他老泪纵横地述说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这家媳妇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儿子也有些文才。新婚之夜,为了增加乐趣,儿媳指着一盏小菜油灯,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要新郎对出下联才让他进洞房。那上联是——“白蛇过海,头顶一轮明月”。

那知这上联很是难对,新郎在门外苦思冥想,一夜到天光都对不出下联。他羞愧万分,在门前自缢身亡。女子见丈夫如此,悔恨难言,也寻了短见。老庄主哭拜着说:“两位秀才文才高深,知识渊博,请帮助联成此对,好让孩子们地下瞑目!”

方苞想:这二人死得可惜,倘联不成此对,不仅会贻笑于此,更枉读十年寒窗,何谈赴京应试呢!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

是晚,他俩就在新房内歇息。凝视着那盏点着白灯芯草的菜油灯。他俩来回踱步,绞尽脑汁,硬是对不出下联。眼看五更将至,天色微明,朱仕禄两眼通红,困乏不堪,往床后一靠说:“算了,实在是对不上了,我们睡吧。”不想“哗嚓”一声,他的后背碰掉了床后墙上挂着的一杆大秤,方苞连忙拾起,捧到灯盏前,沉思良久。忽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高呼“有了,有了!又是出在秤上,这可是一杆大秤!”

朱仕禄一骨碌爬起身,连连问:“怎讲?怎讲?”只听方苞高声吟道:“乌龙伏壁,声披万点金星。”朱仕禄连连击掌欢呼:“好句好句!”

第二天,老庄主带着二人,在他儿子媳妇灵前烧了这幅对联。以此祭奠九泉下的那对新人。那老庄主千恩万谢,好生款待,并赠奉银两,送二人上路。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