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是康熙年间颇有名气的文学家,才华出众,无论什么绝对也难不住他。一年戴名世与方苞应邀到沙溪镇讲学,一位素闻戴、方文名的秀才,自忖能文善对,欲出上联求他们续对,以证传言不虚。便出上联云:“桐邑大邦,不少七斗二五升才子。”戴名世(一说方苞)听后,略一沉吟,应声以对:“沙溪小镇,也有四斤十六两先生。”众人一听,击掌叫好。原来,古代以“八斗之才”誉人满腹经纶、著述宏富。“七斗二五升才子,就是把“八斗之才”拆开出对的。而儒家向来把《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称为“五经”。戴名世亦利用“斤”,“经”谐音,将其拆开来对,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四斤十六两先生”即赞人精通五经。上联出得巧,暗蕴钦佩之情,下联对得工,亦含赞扬之意,投桃报李而又趣味横生,难怪世人口不绝传。
还有一次,戴、方二人出沙溪镇散步,路中间放了一担梨子,却不见人,待他俩走近时,一个儒生在路旁吟道:“一担重梨拦子路”。两人立即领会到这是儒生在出对作难。“重梨”是“仲尼”(桐城方言n、l不分)的谐音,“拦”是“难”的谐音,“子路”是仲尼的学生,意思是说我这个仲尼要难一难你们二位学生。如何续对呢?戴、方二人边走边思考。突然,戴名世快走数步,越过儒生后转身对儒生说:“两个夫子笑颜回。”下联把自己比作孔夫子,把儒生比作孔夫子学生颜回,笑则含有讥讽儒生“班门弄斧”之意。
戴名世沙溪续对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