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桐中校友:仙风道骨的桐城胡阿祥

      在刚刚过去的一期《中国地名大会》桐城展演节目中,有一位我校80届校友——胡阿祥教授。那么,这样一位“桐城的孩子”,仙风道骨的“阿祥”教授,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呢?



     一、家乡带给他历史的震撼
 
  胡阿祥1963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家住北后街。中间“阿”字,不似桐城人取名习惯,所以很多老乡都比较好奇。其实,胡阿祥家的地域文化背景比较复杂。胡阿祥祖籍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柴桥,祖父从老家去了上海,而他父亲又从上海来到桐城,母亲则是地道的安徽桐城人。
 

 
     他原名胡海祥,家里人按照宁波的习惯,称呼他“阿祥”。小学老师也如此叫他,结果在小学毕业证书上,一不小心落笔写成“胡阿祥”。从此,他的大名鲜有人知,而他带有宁波特色的小名,却随着他的成长而名动大江南北。
 
  胡阿祥自小喜欢历史、地理与文学,但因为“背功不好”,他在中学时的历史成绩其实很一般。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源于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回,他和小伙伴在龙眠山玩,不小心闯入一座荒坟旁,当地人说这里安葬着大名鼎鼎的清朝大学士张廷玉。山下村民告诉他:当年,宰相坟因为历史原因被破坏,但棺材板和骨殖并未遗失,而是被村民冒险悄悄保留下来。
 
  这让少年胡阿祥无比震撼:原来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力竟这么大,一位去世两百多年的古人,竟可以被普通村民如此缅怀。
 
  1978年,胡阿祥考入桐城中学,学习很辛苦。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父亲给他炒一碗油炒饭,六点上早自习,一天课下来,到晚上九点多才到家,母亲给他做一碗水碗。
 
  经过刻苦学习,他成功考入名校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师从历史地理学泰斗谭其骧先生、文史大家卞孝萱先生,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87年起,胡阿祥一直在南京大学任教。在历史地理学和魏晋南北朝史领域,他是国内顶尖的研究者。
 
  他的妻子是安徽合肥人。有人曾在南京羊山湖边看见胡教授夫妇:太太在湖边提着塑料小筐,寻觅水中小鱼小虾,阿祥教授则立于岸边斜坡上,抱着双臂,闲适地看着妻子。轻微的晚风,吹拂起阿祥教授的长发,很是仙风道骨。
 
  二、要让青年人看过来
 
  国内很多人了解到胡阿祥,最初是通过央视《百家讲坛》。他曾三度登上《百家讲坛》,主讲《说国号》《国之名称》等系列。很多观众觉得胡老师思维缜密,语言严密,表述干净,不媚俗,没噱头。

       提起上《百家讲坛》,胡阿祥曾在合肥对大家谦虚地说:“过去我经常看这个节目,在学术界有很高反响,但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去讲。当时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一下子要面对全国观众,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所以我婉言谢绝了。但央视后来又打了几次电话来,我再拒绝,怕别人说我不知抬举。这也是难得的机会,所以我就去了,讲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包涵。”
 
  在南京大学,胡阿祥的历史课更是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如沐春风,是同学们对阿祥教授讲课的共同感受。
 
  胡阿祥思想广博,上课带有一丝老小孩式的顽皮,有个课起名很有意思,叫《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但同学们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他是真心热爱历史,喜欢探索历史,不拘泥于形式与格局,视角很难能可贵。
 
  2019年11月,胡阿祥应邀为吴健雄学院新生做“行走南京,品味金陵”讲座。他把南京比作“古董铺子”,结合“新金陵四十八景”和南京“城市名片”评选活动,带领同学们领略南京山水城林、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讲座持续三个小时,同学们被胡教授风趣幽默的精彩讲述吸引,数十次爆发出掌声和笑声,直至讲座结束,仍热情洋溢、意犹未尽。
 
  胡阿祥还曾应邀来到安庆师范大学,为同学们讲解《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奥秘》。他还三次名列“高校名人网络热度榜200强”。
 
  “我所做的,是要让青年人看过来。”胡阿祥说,他希望能让年轻人把目光稍微投向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
 
  三、不遗余力宣传桐城
 
  除了《中国地名大会》,胡阿祥还担任山东电视台《国学小名士》评委。这两档节目中,都涉及到六尺巷的题目,胡阿祥每次都抓住时机,骄傲满满地向观众讲述这个家乡故事。

 
    比如,他在《中国地名大会》上讲述六尺巷故事时说:“这是我们家乡最令人自豪的一件事情。”在《国学小名士》上则强调:“追根溯源最早的、文献资料依据最坚强的,还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胡阿祥曾撰写文章,认为地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写道:“地名是历史记忆、文献资料、文化象征、文明见证,是风俗符号、地域特色、乡愁所系、乡恋所在,地名的背后有感情、有人物、有故事、有观念,地名是一声声的乡音,镌刻着人们的记忆,地名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游子回家的路,地名如一块块磁铁,吸引着你我思乡的情。” 
 
  因此,大家看到在《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中,胡阿祥对桐城道路命名大加赞赏。他说:“桐城的地名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做得特别好。桐城在新城区的规划中,就把桐城派名家的字号,拿来取道路的名字。比方说,方苞号望溪,桐城有望溪路;刘大櫆号海峰,桐城有海峰路;姚鼐字梦榖,桐城有梦谷路。你看,这就永远记忆着桐城派名家的特色。”
 
  他甚至对桐城普通的俗称都不吝赞词,他曾充满感情对人说:“桐城是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父母砸锅卖铁都要送孩子去读书。在文化人圈内,桐城是块金字招牌。举个简单例子,桐城人管烧饼不叫烧饼,叫朝笏,就是因为饼的形状类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长板,那个长板就叫朝笏。”
 
  2019年11月,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地志部门共同在南京举办首届“地方志与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与皖浙苏沪都有渊源的胡阿祥教授应邀作主旨演讲。 
 
  桐城文派是他绕不开的话题。他专门谈到桐城派与南京的关系:“桐城文派初祖方苞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葬于南京。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姚鼐,主讲各地书院42年,弟子遍天下,其中主讲南京钟山书院22年,既使钟山书院成为一方学术圣地,也将桐城文派的影响推向了新的高峰。所以,以至于现在的南京,还被安徽人亲切地称为‘徽京’。”
 
  这段话,其实他在参加南京桐城商会时就说过。宣传桐城文化,并且客观地拓展桐城文化的内涵外延,使其更具开放性、包容性,更加彰显桐城文化的历史影响力,胡阿祥教授真是用心良苦。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