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兵分几路入关,其中一路为大将军多尔衮所领人马,最为骠悍,从河北青山口一直打到山东济南,临近年关时,将济南城团团围住。而此时,济南城内兵力空虚,守军不足两千人。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面流星快马,急报朝廷,请求援兵,一面动员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济南是山东首府,为何守军如此匮乏?原来大军都被调往德州御敌去了,怕的是清军一路北上去攻打京城。谁知清军却从德州渡黄河南下,来袭济南。于是,两路大军擦肩而过,留下了一座危如累卵的济南空城。张秉文衣不解甲,在济南城头苦苦死守。他天天盼着朝廷的援军到来,谁知替皇上督师的太监高起潜在临清坐拥重兵,偏不来救。另一路援军大将祖宽见状亦观望彷徨,殆误了战机。可怜山东省长张秉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职行政官员,率济南百姓守城十余日,终于在次年正月初二被清军攻破城池。张秉文又率兵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终是寡不敌众,中箭阵亡。清军攻占济南城,直至三月才撤退出关。
这一仗,清军俘虏了分封济南的德王朱由枢,掠走人口五十余万。
这是明末一系列败仗中的一场。而在这场败战中,布政使张秉文以身殉国的忠臣形象却依然是高大的。
张秉文(1985—1639),桐城人,字含之,号钟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浙江归安知县,调徽州教授,迁户部郎中,出守抚州,累官湖广荆襄道,福建建宁兵巡道,广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
史载张秉文“少朗俊,风格标异,大父参政公许为远器。”大父即祖父,张秉文的祖父便是曾任陕西临巩道参政的张淳“张一包”。张淳生四子,长子名张四维。张四维亦生四子,长子即是张秉文;三子名曰张秉彝,即是清初著名的宰相张英之父。也就是说,张秉文是张淳的长孙、张英的大伯。
张淳四子都没什么功名,长孙张秉文却年仅25岁便中了进士,这当然是令爷爷高兴的事,“许为远器”也就不足为怪了。
张秉文年纪轻轻便踏入仕途,由知县做起,一路升迁,直至封疆一方。确实不易。尤其在明末那些抗清战争中,多少人折节而降,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者流。在济南保卫战中,连明德王都做了阶下囚,他却能忠于职守,城在人在,最后以身殉难。堪称忠公体国,大节大义。他死后,朝廷表彰,赠太常寺卿,在大明湖畔建专祠祭祀。清乾隆年间,赐谥忠节。
这“忠节”二字不仅他当得,他的夫人也当得。张秉文夫人姓方,名如耀,字孟式。即是方以智的大姑母。这位方夫人出身世家,博学工书,诗画皆精。而且贤良淑德。“因无子,广置媵妾。随举三子,笃爱如己出。”
当济南城被围之初,方夫人即对丈夫说:“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
张秉文日夜守城,无力顾家,夫人安排家人带着孩子们潜回桐城老家。家人请夫人同行,夫人曰:“是何言也?吾去,人且谓公无固志。”她已下定决心与丈夫同生死,共进退。
城破之后,张秉文虽一介文士,亦披甲仗剑,与敌周旋巷战。有人来报,说是张公已逃走。夫人怒斥:你们的主公岂是贪生怕死之徒?他绝不会弃城而逃!果然不久又有人来报:公已战死。夫人听了,泪下如雨:这回是真的了!对妾陈氏说:我说过要和夫子同死生的,家中幼孤就由你照顾了。妾说:你死我也死!于是,妻妾二人同出官署,赴大明湖而死。家中侍婢十多人,也一同投湖自尽。
“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方夫人之死,看似殉的是丈夫,其实殉的还是国家,守的还是大节。并陈氏妾及十多个婢女,尽皆殉的是大节。方夫人人后来也得到朝廷表彰,赠一品夫人。
张秉文抗清阵亡,以身殉国,方、陈二夫人也以身殉夫。他们的三个儿子克倬、克仔、克佑,继承父母之志,在清朝统治之后,虽然张氏一门出了“父子宰相”等诸多高官显宦,这三兄弟却一直孤高守节,终身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