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庆日报:杨安村的“三桶金”

       从前是羊肠小道,而今宽阔干净,水泥路通村到户;从前是塘口、沟渠杂乱,如今“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全村皆是高标准农田;从前是负债累累,如今的“钱匣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前是基础薄弱的“落后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后劲村”,还引来了安徽省首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在此落户。近年来,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村民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美丽乡村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位于206国道东侧,距桐城市区仅5公里,处于桐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全村辖41个村民组,5260人,耕地面积5700亩。2004年由原杨桥、姚闸、余桥、大安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合村初期,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水稻,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9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7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杨安村有此变化,全靠党建引领,盘活土地和闲置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掘得“三桶金”。

  盘活土地,掘出现代农业“第一桶金”

  6月16日,记者走进杨安村,抬眼可见,皆是绿油油的稻田。走进其间,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这些田不仅看着规整,还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杨安村党总支书记齐德苗说,村里的5000余亩田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且已实现整体流转,这也是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第一桶金”。

  合村初期,杨安村硬化道路不足2公里,塘口、沟渠杂乱,田是“豆腐块”式的,最大的一块田都没超过2亩。

  “那时各家耕种各家的田,没法用机械,多半靠人工,耕种费用很高。”大屋组村民黄晓林清晰地记得,他家的四亩八分田,得靠人工插秧、人工抽水灌溉,虽然一年种两季稻,仍然挣不了钱。

  后来,范岗镇将政治坚定、思想活跃、致富有方、乐于奉献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党组织中来,为杨安村配备了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领导班子。

  “我们意识到,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就瘸了一条腿。”齐德苗说,他们争取来资金,扩道路、修水利、小田改大田,让全村各村民组全都通上了水泥路,并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余亩。

  田平整了,可以实现机械化耕种,如何让农田发挥最大效益?杨安村决定实施土地流转,并且是整村流转,让大户来统一经营。

  “当时我还想不通,自家的田,为什么要流转给别人,我自己种啥?”黄晓林说,起初他不愿意流转,后来尝试了才发现,田租出去比自己耕种好太多了,“每年能收到2000元左右的租金,妻子从田里解放出来后,去了村里的制刷厂上班,一年还能多挣2万多元。”

  2009年到2011年,杨安村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土地整村流转。当时,范岗镇制刷业兴起,杨安村民营企业加速崛起,村民告别种田后,或转岗为工人,或自主创业,目前村内有大小企业百余家。腊树组村民吴世中,以前在家守着田,闲来做铁艺,后来土地流转出去,他专心做铁艺,并成立公司,目前公司年产值近5000万元。

  2009年,村集体也从土地整村流转中获得基础设施维护费,增收17万元。从前效益低的“豆腐块”农田,而今全部实现了耕种全程机械化,每亩产稻650公斤。杨安村也成为了省级“一村一品”粮油示范村、桐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三变”改革,盘活闲置资产获“第二桶金”

  2011年7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杨安村视察时,作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指示,这进一步坚定了杨安村人的信心,为现代农业发展指出了新道路。

  2017年,杨安村在桐城市率先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

  “2009年土地整村流转时,我们采取的是村民委托的方式,以村民组为单位,委托村委会代为流转。”齐德苗说,2017年,全国兴起“三变”改革,杨安村抢抓机遇,重新规划土地流转模式,组织全村40个村民组以5000余亩土地入股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又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绿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农田基础设施和土地入股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变”模式,2017年底合作社首次分红110.1962万元。2019年全村村民获得入股分红214.2万元,村集体获得入股分红22余万元。

  在盘活土地后,杨安村又变废为宝,将闲置资源变资产。根据本村小微企业多而缺少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2019年该村将辖区内闲置的姚闸小学申报党建引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新建成一座7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通过公开招标,该厂房已于2019年12月份竣工,2020年1月桐城市恒汇通科技有限公司竞标入驻,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5万元。

  该村还成立了安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小工程建设、经营村内资源,为村集体增收。2019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7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7万元。

  村里的“家底”厚实了,老百姓的实惠越来越多。如今,村内已是一派“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空气新,垃圾分类环境美,村美人和万事兴”的景象。

  智慧园区落户,挖掘农旅融合的“第三桶金”

  记者走进杨安村,一座正在兴建中的农业大棚很是抢眼。它占地数万平方米,约有两三层楼高,齐德苗介绍,这是智慧温室大棚,具有产量高、寿命长、气候稳定、能耗低、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可实现立体栽培、无土栽培、自动化控制等世界领先的生产方式。

  2018年底,桐城市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落户杨安村。园区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预计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7亿元,占地100亩,种植面积约4.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物流仓储中心、休闲观光园区。

  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温室大棚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种植番茄。达产后年产番茄约2000吨,年产值约5600万元。后期投资8.3亿元,建设2—5个同等面积的大棚,配套建设产业加工园区、信息数据中心、科技研发中心。

  杨安村安升农业公司将王庄、华庄两个村民组的土地、劳务输出、基础设施等资源入股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解决该村200余人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有望增收20余万元,2020年,杨安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智慧产业园是我们挖掘的‘第三桶金’,但我们的收益还远不止于此。”齐德苗说,智慧产业园建成后将会引来诸多人来此参观,而且,村内的大片农田,春有油菜花、紫云英,夏秋有水稻,都是好风景。杨安村将利用村内的田园综合体,发展观光旅游,美农村、富农民,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