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日报:引能人 规模生产助增收

“以前,我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在农场务工,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日子过得挺红火。”日前,59岁的脱贫户程国安笑着说。

程国安所说的农场,是今年50岁的枞阳县人周大情创办的。2010年3月,他来到桐城市新渡镇承包田地3620.69亩、水面500多亩、林地200多亩,成立“桐城市周大情家庭农场”,从事水稻—小麦与水稻—油菜两季轮作种植,兼养鱼养家禽。程国安因妻子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微薄。周大情得知他家情况后,主动联系程国安,聘请他到农场务工。如今,他家已摘掉贫困帽子。

像程国安一样,在周大情家庭农场常年务工的有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3万元。还有季节性用工4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2万元。

据永久村党总支书记李齐应介绍,2018年上半年,周大情因粮食库容不足而发愁。而该市财政投入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准备落户永久村,村里有意嫁接这一扶贫项目,双方一拍即合。周大情与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财政投入39万元建设500平方米粮食仓库归村集体所有,建成后租赁给周大情农场使用。周大情每年按期向永久村缴纳2.34万元的资产收益分红,村里将收益全部分给55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目前,周大情家庭农场现已初具规模,去年养鸡鸭鹅3万羽,产粮油340万公斤,年销售稻谷1346.64万公斤,年销售额达5570万元,净利润达600万元,成为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核心示范区、桐城市富锌稻米生产核心示范区、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庆市示范家庭农场。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