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立足资源优势,落实人文强市战略,推进文教名城建设,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完善文旅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衡化建设,丰富城乡文体活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该市及时制定《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桐城市全民健身实施纲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衡化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文化旅游体育建设管理机制,每年召开文化旅游体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上年度工作情况,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实施文旅体融合发展工程,出台《桐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桐城市文化惠民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分工,切实做到保障有力。
该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试运行开放,建成10块社会足球场地,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工程、龙眠山景区、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等工程顺利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新馆、旅游集散中心谋划工作有序进行,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拥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各1座,综合文化站15家、农家书屋223家,实现综合文化站、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8%。
该市强化资源整合利用,改造原电影院为桐都图书城,成为网红打卡点;改造金神初中为金神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社会足球场、留守儿童之家、老年学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场所,成功打造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并承办安庆市基层文化建设会议。其他镇街亦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调度,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之涵盖文化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科技培训、扶贫夜校、体育健身场等功能,进而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传递致富信息、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该市着力扶持基层文化旅游体育队伍,培植骨干力量,优化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队伍架构,实现文化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为23个村配备文化协管员、为文保单位配备文物管理员。加强基层文化志愿者、旅游从业人员、文体活动爱好者培训力度,年组织公益培训60余场,提升基层队伍业务水平。近年来,1人入选2019年度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1人入选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8人入选安徽省首批村级文化带头人,1人入选安徽省2020年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
该市全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逐步完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抢抓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依托桐城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融合生态资源、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特色体育等要素,推进农文旅、文旅体融合,全力创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品牌,成功打造嬉子湖红花草节、大关美食节、樟枫桂花节、吕亭采茶节、唐湾民俗文化节等区域特色品牌,嬉子湖镇、文昌街道创建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通过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评审,基本实现“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该市还坚持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加强对市域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11处;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5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5人。先后修复左忠毅公祠、左家大屋、姚莹故居等文保单位,方以智故居修缮工作有序推进,布展开放工作有序进行。桐城魏庄遗址入选2018-2019年安徽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县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唐立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战疫》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抗击疫情 非遗人在行动”;打造非遗课堂,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