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今古桐城知多少
纵横文都点春秋

桐城清河《张氏宗谱》

收藏于桐城市博物馆的《张氏宗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征集自张氏后裔,是一套关于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族的完整宗谱。

《张氏宗谱》计三十五卷二十八本,刊行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内容分为“世图、世纪、先垄、纶音、史传、邑乘、赠言、列传、内传”九个部分,记录了张氏一世祖明初自豫章鄱阳迁桐以来,七百余年间、二十一世的后代子孙生息繁衍、传承发展的氏族历史。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套民国版本的《张氏宗谱》,是桐城清河张氏的六修续谱,最早的《张氏宗谱》创修于清康熙五年。其后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十二年、嘉庆十九年、光绪十六年乃至民国二十二年又经历了增修、重修及数次续修,每次的间隔时间基本保持在50年左右。

谱牒是人们记录自己生平世系及血缘关系的专门著述,一部完整规范的谱牒,应涵盖该族的历史、源流、世系、迁徙、人物、事件、业绩、族规等内容。从宋代开始,出现了谱牒编撰的两种法式,即欧式和苏式,后人多为取法。(注:欧式即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创制的一种修撰谱牒的体例和方法,苏式为北宋文学家苏洵创制的一种修撰谱牒的体例和方法。欧、苏二体各有特色,明清以后,民间修谱均有选用。)《张氏宗谱》最初由六世祖张淳辑略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康熙五年(1666)由九世祖张杰、张英校修,八世祖张秉彝编梓。实际上该谱的编纂体例是由当时的执行主编张英确立的。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六修宗谱中,仍不难发现,其结构形式颇类欧体,于本邑《桂林方氏宗谱》亦多有仿照。在康熙五年《张氏宗谱后序》中,张英写道:“《桂林谱》为明善先生所修,尤详简适宜,窃向往焉,故义例多仿之。”(注:桂林方氏元末迁桐,为桐邑文化巨族。十一世明善先生,讳学渐,明代中期著名的理学大师,平民教育家。)在其后的乾隆重修谱中,主修张廷玉对老谱作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使得《张氏宗谱》的结构体例更趋完善并成为定式。

《张氏宗谱》三十五卷,卷首为谱序,收录序文五篇。卷一为世系图,图前有凡例、目录、历次修谱说明及纂修人员名录,是《张氏宗谱》的总体概览。

卷一的主体《世图》,是以图表形式编制的整个氏族所有人丁的目录。《张氏宗谱》谱图采用“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起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起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的欧体编次方法,而不用苏式“一家清”的“小宗之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933年止,民国版《张氏宗谱》世纪条目共收录5810人(殇者不包括在内)。谱图按血缘关系的传承世系编排,相互之间的亲疏远近,房头分支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卷二至卷二十三的《世纪》,是宗谱的主体内容,它是每一个入谱族人从生到死的个人简历总汇。《张氏宗谱》的《世纪》编排不以房头支派纵向分卷,而是自一世而下,每一世按排行先后横序排列,一至八世为一卷,九世起每世一卷(人多分上下卷)。根据分支人数多寡,三世以下的每一世中又分别标示三世、六世、八世的分支题头,以便于检索。

卷二十四《先垄》,是关于族中共有的“祭田、享堂、祠宇、山场林木、义田”等公有资产的档案记录账簿。这些不动产的设置,主要是用于祖先祭祀、祖茔养护、家谱修撰、赈济救助等族中公益活动。购置公有资产的资金来源均为族人捐助。其主要内容包括族人捐置的祭田、义田以及共同祖先重点墓地所在的山场林地的价值、数量、具体地点和四界范围,还有少量的享堂、祠堂(仅为个人专祠)、庵堂等公共建筑的基本情况纪录。(注:张氏一族没有公共祠堂,仅有宗伯第穿门南侧家庙一区,为文端公所建。)

卷二十五《纶音》,(注:纶音一般是指皇帝的诏书、制令。)记录了清康、雍、乾时期,三代皇帝御赐张英、张廷玉等张氏祖先的祭文、碑文、诗文、牌匾、楹联等内容。这是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难以获得的最高赏赐和荣誉,也是整个宗族的荣耀和骄傲。张氏家族获此殊荣的一共有四代八人,其中主要以父子宰相居多。

卷二十六《史传》,收录的是载入国史的张氏名人传记。宗谱中共收录了明清两朝五世四人的传记,分别是《明史循吏传》中的六世祖张淳,《明史忠义传》中的八世祖张秉文,清《贤良列传》中的九世祖张英,《名臣列传》中的十世祖张廷玉。作为张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史迹青史永垂,彪炳千秋。

卷二十七为《邑乘》,邑乘有如国史,即地方史志。此章为道光续谱时增设,一共采录了方志所载的清雍、乾、嘉时期的张氏名宦张廷琰、张若震、张若渟等11人事略,以使这一时期的名贤史迹载入谱牒、传诸后世。

卷二十八《赠言》,共收录了16位作者的二十篇文章。这些名篇的作者均为明清时期的名公巨卿、博学通儒,有何如宠、李光地这样的名相,也有钱谦益、沈德潜、姚鼐、刘大櫆这样的大儒。他们分别为张淳、张秉文、张英等15位张氏先贤撰写的行状、记序、碑表、墓志等,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明清两代张氏祖先代表人物的气节操守、宦迹政声,为明清历史、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历史史料。

卷二十九至三十二共四卷为《列传》,一共载有张氏人物传记 93 篇,作者分别为张英、张廷玉父子。张英为一世祖贵四公、二世祖永贵公以下计十世共48人立传。张廷玉在乾隆十二年重修宗谱时,续增人物传记45篇,时间跨度在康熙晚期至乾隆前期,传中人物的行辈处于九世至十二世之间。《列传》所选人物均为族中楷则典范,他们的嘉德懿行流传后世,成为张氏子孙世代效法的榜样。

卷三十三至三十五为《内传》,即族中女眷传记,共49篇。其中张英撰文19篇,为二世至九世计21人作传;张廷玉于乾隆重修谱中续增28 篇,为九世至十一世计28人作传;另有三十五卷仅一篇,从传记人物时代内容看,疑为光绪续谱时所增。

族谱专辟女性《内传》章节,与男性《列传》并列,这在封建时代的谱牒体例中可能不为多见。张英在《内传》卷首写道:“吾宗自胡太君(注:四世祖张鹏之妻,六世祖张淳祖母。)慈寿作范以来,缔姻世族,士女淑媛,珠辉玉映。踵武闺门之内以显荣著者,身被天章以节烈称者,誉擅青史。茹荼而造家,无忝妇职;画荻而训子,爰仰母仪。属在子孙,即彤管飏徽,尚未足以报春晖于万一,敢令其幽閟而不彰与?”从中不难看出,张英特设此章的宗旨所在。张氏一族之所以能成为邑中望族,是与历代女眷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实可谓举足轻重,功莫大焉。应该说,主要由清河女德孕育的张氏家风,才是张氏文化核心价值真正的灵魂。

《张氏宗谱》与一般氏族谱牒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族规、家训、字派、舆图,没有源流通考、祖宗绣像。历代先贤续修编纂均恪守两代宰相的亲定成例,摈弃繁文缛节,绝无矫饰虚夸。整个《宗谱》体例规整,结构谨严,文风雅正,史料平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家族信史。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