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今古桐城知多少
纵横文都点春秋

方苞究竟是哪里人

一、方苞籍贯考
    
方苞(1668—1749),是清代前期的一代宗师,以文名世,官至礼部侍郎,与刘大櫆、姚鼐并称“桐城派三祖”。按理说,方苞的籍贯应该不成问题,实际在清代也确实没有异议,而在地域文化繁荣的当代,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予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本文所言方苞籍贯,并非指出生地,方苞出生地很清楚:江宁府六合县留稼邨。其次本文讨论的是,方苞籍贯,而非其祖籍。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籍贯,与其祖父之前的先辈,无必然关系,因此无需溯源。最后本文讨论的语境在清代,与方苞籍贯相对应的当代行政区无关。

为了有更多的参考,不妨先考察与方苞籍贯相关的几种说法。

第一、方苞自署。在各类文章中,方苞署名时常会附带地名信息,曾经出现的有:“桐城方苞”“江东方苞”“龙眠方苞”“江左方苞”“古吴方苞望溪氏”等,其中前两者出现频率最高,虽然此处地名不能等同于籍贯,但对于理解方苞籍贯仍有参考价值。可以说,方苞更愿意归属之地有两个:桐城和江宁。

第二、门人记录。雷鋐《方望溪先生苞行状》曰:“先生姓方氏,讳苞,字灵皋,号望溪。先世桐城人,曾大父讳帜,避寇迁金陵。”沈廷芳《方望溪先生传》亦曰:“方先生讳苞,字灵皋,先世桐城人。曾祖某官副使,以避寇迁上元。”雷、沈二人皆清初翰林,为方苞高第,在方苞卒后撰写行状和传记。二人也提及桐城和金陵两个地方,与方苞自署一致。

第三、史志记载。从中央到比较大的地方史志,记载方苞籍贯信息基本一致,还是双城,突出上元籍。

清国使馆编《满汉名臣传》之《汉名臣传》卷二十五之《方苞列传》:“方苞,江南桐城人,寄籍上元。”(《清史列传》卷十九《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十六》之《方苞传》与此相同)

乾隆元年《江南通志》之《选举志》:“方苞,桐城人。”

嘉庆姚鼐纂《重修江宁府志》卷三十四《儒林》:“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安徽桐城人,迁居上元。”

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七十七《人物志·名贤》,称方苞“桐城人,上元籍”。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列传七十七》之《方苞传》:“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父仲舒,寄籍上元。”

 

第四,家人自署。在《方百川时文》中,方苞兄长方舟署:白下方舟;在《方椒涂遗文》中,方苞兄弟方林署:白下吴林。可见,兄弟二人归属皆为“白下”,即金陵,而非桐城。方苞与兄弟二人应该一致,但实际并不一致,就像方苞回桐城参加科举考试,兄弟二人却没有。这说明籍贯问题,不仅仅是籍贯,还涉及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

第五,相关法规。清代《钦定科场条例》(卷35)规定:“士子寄籍地方,室庐以税契之日为始,田亩以纳粮之日为始,扣足二十年以上,准其呈明入籍考试。”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卷17)“户部”对“寄籍”有个解释:“人户于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

崇祯七年,桐城民变,方苞曾祖父方象乾与兄弟方拱乾及方以智兄弟等举家迁往金陵,从此方苞家族遂定居金陵,虽然偶有侨居他处、或到某地探亲、或在某地购置地产等,但这些都与籍贯无关。关于坟庐,方苞曾祖父方象乾归葬繁昌,曾祖母葬金陵;祖父方帜始葬桐城,雍正二年移到江宁,祖母吴氏葬江宁;父亲方仲舒葬江宁,母吴氏葬江宁。

因此方苞回“原籍地”安庆府参加科考,是合法的。而其父方仲舒(1638—1707)、兄长方舟(1665-1701)皆为江宁府上元县贡生,没有回皖科考也是合理的。此外,方拱乾之曾孙方式济,在《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方式济,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人。”方式济(1678—1720),与方苞同辈且年龄相仿,非桐城籍,为上元籍。

综上,方苞籍贯较妥当的表述应是:方苞,江南桐城人,寄籍上元。

 

二、方苞字号考
    
方苞的姓名字号,在清代有不同说法,主要差别在于对“灵皋”的解读不同,大致有三种意考见:

第一种,“灵皋”是方苞的字,比如沈廷芳《方望溪先生传》:“方先生讳苞,字灵皋,先世桐城人。”雷鋐《方望溪先生苞行状》:“先生姓方氏,讳苞,字灵皋,号望溪。”《清史稿》《清秘述闻》(法式善)《国朝先正事略》(李元度)《桐城桂林方氏家谱》等亦采用此说。

第二种,“灵皋”是方苞的号,比如乾隆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九经部十九《周官集注十二卷》注:“苞,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文献通考》卷214《经籍考》《周官集注十二卷》注:“方苞撰,苞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清续文献通考》《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张维屏)《郑堂读书记》等亦采用此说。

第三种,“灵皋”是方苞的又字或一字,比如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苞,字凤九,一字灵皋,老年自号望溪,学者称望溪先生。”

中国古人素重姓名字号,名号不仅是一个人的称呼,还往往寄托着某种理想或情感。《礼记·檀弓上》曰:“幼名,冠字。”“名”一般出生三个月后由祖父或父亲所起,“字”则是成年后(男20岁,女15岁)由父亲或师长所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人的名,通常只有一个,字却可以有多个,如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那么方苞的字是什么?我们先考察他的“名”与“字”。

方苞之“名”取自《诗经》,其《大雅•行苇》曰:“敦彼行苇,牛羊弗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大雅·生民》谓:“实方实苞,实种实褎。”《毛诗》郑玄笺:苞,茂也;体,成形也。《尔雅·释诂》:苞,丰也,即草木茂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尔雅》:如竹箭曰苞,苇之初生似竹笋之含苞,故曰方苞。”可见,“方苞”有正值茂盛之意。

“凤九”之说,主要来自唐代徐坚撰《初学记》,该著卷三十引汉代佚名编著的《论语摘衰圣》曰:“凤有六像九苞。六像者,一曰头像天,二曰目像日,三曰背像月,四曰翼像风,五曰足像地,六曰尾像纬。九苞者,一曰口包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听达;四曰舌诎伸;五曰彩色光;六曰冠矩州;七曰距锐钩;八曰音激扬;九曰腹文户。”此外,李白《李太白集》卷三提及“五色狮子九苞凤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十九提及凤有六象九苞。唐李峤《凤》诗有“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明张居正《书罗医师凤冈卷》诗有“九苞有灵允,还见羽仪舒”之句。因此,“凤九”与“方苞”互为表里,是方苞的字。

关于“灵皋”。“皋”为水边的高地,或湖泊沼泽。《诗经》有“九皋”之说,《小雅·鹤鸣》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曰:“徘徊九皋之内,慷慨重阜之巅。”“九皋”即水泽深处。由是观之,“灵皋”与“凤九”、“方苞”皆有关联,作为方苞的字、号皆可。

方苞本人没有明确谈及自己的姓名字号,综上,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之说更为妥当:“苞,字凤九,一字灵皋,老年自号望溪,学者称望溪先生。”

 

三、方苞进士身份考
    
方苞是否为进士?本来是个简单问题,实际也有点复杂。

康熙三十八年,方苞江南乡试中举之后,就开始入京参加会试。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方苞应试礼部,名列第四,但以母病,未参加殿试。按照清代科举制度,通过会试而未殿试者,为贡士。且方苞后来因故也未参加“补考”,所以“贡士”为方苞最后的“学历”。但实际称呼,却有多种。

方苞在《南山集》案后(康熙五十二年)进入朝廷,但一直没有正式官职,主要从事修书工作,直到雍正九年,开始出任正六品的詹事府左中允。在此之前,方苞在朝廷各修书馆署名都是“原进士”,比如雍正二年《御制历象考成》、雍正五年《御定子史精华》、雍正六年《御定骈字类编》《御定音韵阐微》等纂修人员名单皆如此。这些名单为奉旨开列,也就是说“原进士”这个称呼是经过帝王批准的。雍正九年之后,方苞署名基本是在朝的官职。

另外,《皇朝文献通考》称方苞为“康熙丙戌进士”,《清史稿》有时也称“进士方苞”,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卷124《选举志》列方苞为“丙戌科进士”。甚至有称呼方苞为举人的,鄂尔泰在《词林典故》(卷八)中就把方苞列入“改授馆职”一类,称其“会试中式举人授中允”。

综上所述,方苞虽然没有参加殿试,从而取得正式“进士”的身份,但由于其文名远播,当时朝廷还是默认其为“进士”。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