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资讯网

展文都风采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名家逸事] 楹联高手吴汝纶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文化灿烂,楹联创作异彩纷呈,高手如云,而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吴汝纶。

吴汝纶著述宏丰,且擅长楹联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持重。或题联揽胜,颂祖国河山之美;或借联抒怀,叹崎岖世路之艰;或悬联自警,严守为官清正;或制联重教,勉励后辈成才……皆能做到情随景出,景解人意,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桐城素来文风炽盛,社会生活亦受其影响渗透。旧时男婚女嫁,盛行轿联,即为此例。轿联多由男方出上联,女方对下联,争奇斗巧,谐趣天成。但常例男方出上联必备下联,以防绝对或女方不便应对时启用。同治三年(1864),吴汝纶与同里汪姓姑娘喜结连理,就曾亲撰一轿联:

十三经,甘四史,十载寒窗,未脱得那领蓝衫,愧把白身偕绿鬓;

甲子年,癸酉月,甲戌良辰,且牵着这条红线,行看黄榜点朱衣。

上联诉说自己寒窗苦读,博览群书,但功名未就,实在愧对伉俪佳人的隐隐衷情;下联点明佳期良辰,得遇知己,定能好风凭借、蟾宫折桂的青云之志。谦逊中不乏矜持,爱慕中又饱含着希冀。对仗工整,用字奇险,实为一副庄谐有度、情趣盎然的力作。果然,他婚后不为儿女情长所累,刻苦攻读,翌年得中进士,并在后来事业有成。

吴汝纶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李鸿章编练淮军,吴汝纶曾为保定淮军公所撰写过不少楹联,其中有一副“总祠”联气势非凡:

生为人杰,没乃鬼雄,浩气拱神京三光争曜;

白骨成灰,丹心不死,义声与淮水万古长流。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编练淮军,先后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是清末反动势力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但是,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失败后,淮军亦曾参加了光绪十年(1884)的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抗击了外强的侵略,涌现了像海军将领丁汝昌那样力战不降、自杀殉国的英雄人物。此联借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颂扬项羽的诗意,讴歌了那些不惜殒身捐躯的将士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英雄气概,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壮之气、阳刚之美。

吴汝纶晚年看到国运维艰,深感“吾国旧学,实不敷用”,“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人相抵”。(《桐城学堂招考说帖》)于是寄培养国家栋材于新式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力排众议,创办桐城学堂。为勉励学子,曾亲题“勉成国器”匾额一方和对联一副:

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

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上联指明为谋天下人才,施之一乡的办学目的;下联提倡中西合璧陶冶锤炼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此联是桐城学堂的办学宗旨,也是师生们的座右铭。吴汝纶先生高瞻远瞩,大度包容,真可谓用心良苦!

吴汝纶的楹联既长于叙事说理,亦善于写景抒情,游踪所及,辄有联存,其中以题金陵湖广会馆联最佳: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

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樽前。

上联写实,交待游览时间和游踪,抒发了那种关注时势、携览风涛的豪迈气概;下联怀古,借明月烟景,发兴亡之叹,表达了那种忧国忧民的内心情怀。全联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现实与历史交织,风物与情感相融,朗阔恢宏,深邃含蓄。旧时会馆,多为同乡或同业在大都市中的聚会寄寓之所,往来多为一方豪杰、一业精英。此联题于金陵湖广会馆,应该也是代一方豪杰精英抒怀,更显得贴切恰当,自然天成。

在吴汝纶的楹联作品中,尤以挽联居多。所挽者上及相国夫人,下至平民儒士。其中挽刘铭传一联堪为上乘:

是淮军杰出奇才,龙性难驯,休沐辄手黄石约;

与国家规宏大业,刍言谬采,入朝曾草皂囊封。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后任台湾巡抚,任内,曾开办铁路、煤矿,光绪二十一年逝世。上联用西汉张良曾遇隐士黄石得授《太史兵法》之典,盛赞他苦研军事、功勋卓著的将才;下联用东汉蔡邕给皇帝上书“以皂囊封上”(《后汉书?蔡邕传》)之事,褒奖他关心国事、勤政善谏的政绩。这副挽联对于文治武功咸集一身的刘铭传是颇为贴切的。

刘铭传毕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因此挽联也带有淮军公馆总词联的阳刚之气,但吴汝纶所作的挽联也并非都是这种风格,其中婉约阴柔的也不少,如挽姚莹夫人一联即可为代表:

少侍当代儒宗,足迹所经,东极日出,西极日入;

老作一家福荫,膝前之爱,既有文予,又有文孙。

姚莹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赴任台湾兵备道,在鸦片战争中,运筹帷幄,英勇地抗击了英军对台湾的入侵。但遭投降派诬陷,以“冒功”罪入狱,后贬西藏。其子姚慕庭,孙姚永朴、姚永概皆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上联即写姚莹夫人随夫辗转东西,患难与共的贤妻品德;下联赞其惠施春晖,使得子孙皆有文名的慈母风范。对这样的贤妻良母,挽以此联,恰如其分。

吴汝纶到日本考察教育,曾聘请熊本县早川东明(新次郎)先生来桐城任教,他是来安徽省任教的最早外籍友好人士之一。吴汝纶逝世后,他曾作挽联一副:“六十老翁,毅然赴东海遨游,学界破天荒,为支那教育,独开生面;二百年来,默焉数南州物望,耆儒世不出,桐城古文振,更屑人一。”这副挽联可以说是对吴汝纶先生一生最全面中肯的评价。 (潘忠荣)


汇聚文都精萃,展现桐城风采,转载请申明!
分享到: 更多

知桐城,识文都!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